1.2 第二代(1958 - 1964)

起草人:赵益明王聚生段鸣

简介

1948年, 晶体管 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,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,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。1956年,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,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。1958年,美国的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。1960年,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于商业领域、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。1961年,世界上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ATLAS安装完毕。1964年,中国制成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—B型。

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,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:打印机、磁带、磁盘、内存、操作系统等。计算机中储存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,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。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,以单词、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含混的二进制机器码,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。新的职业(程序员、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)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。

第一代计算机(电子管计算机)使用的是“定点运算制”,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;而第二代计算机(晶体管计算机)增加了浮点运算,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,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。同时,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,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减小,寿命大大延长,价格降低,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。

第二代计算机

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

特点

  • 晶体管 --小, 低能量, 低消耗, 比真空管更可靠
  • 磁芯存储器
  • 2的补码, 浮点运算
  • 计算的时间从毫秒缩减到微秒
  • 高层次的语言
  • 第一个操作系统:一次处理一个程序
  • 1959年,IBM的7000系列大型机是该公司的第一晶体管计算机
  • 基本周期时间: 2.18μs

缺点

  • 晶体管计算机产生的辐射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、免疫和代谢功能,这也是所有计算机产品的缺点。
  •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,相较于集成电路计算机,晶体管计算机的辐射会更强。
  • 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相比,体积和功耗还是较大,所以多应用于军事,商业,大学等领域,普通家庭并不能应用。

IBM 7090

IBM7090 是当时最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. 完全由晶体管制造的系统,其速度是上一代 真空管计算机的6倍。 尽管IBM7090是一个具有通用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, 但它还是 特地满足了导弹, 喷气发动机, 核反应堆和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需求。

包含了超过5万个晶体管, 加上超快的磁芯存储器, 当8位数据通道全部使用时,这崭 新的系统可以并发的按照每秒3百万比特的速率进行读写操作。 在2.18个百万分之一 秒内, 它就可以定位,并且准备使用储存在磁芯存储器中的32768个数据或者指令数( 各10位). 这台7090可以在一秒钟完成以下操作: 229,000次加减法, 39,500次乘 法, 或者32700次除法。

第二代计算机

IBM 7090

我国第二代计算机发展

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:109乙机,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。对109乙机加以改进,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,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被用户誉为“功勋机”。哈军工(国防科大前身)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,开创了国产晶体管成功应用于计算机的先河。

第二代计算机

441B-II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